美元『獨大』地位走弱,國際貨幣體系走向多元

2025-05-20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夏賓)近日,美債收益率出現飈升,美債再遇投資者拋售風險。

穆迪宣佈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原因在於美國政府債務和利息支付比例增加。這意味著美國在三大主要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中的主權信用評級均失去最高等級,惠譽和標準普爾此前已下調了美國主權信用評級。

在近日舉行的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中外政經人士認為,儘管當前全球貨幣體系仍以美元為核心,但其單極格局正面臨挑戰,人民幣、歐元等貨幣的國際化進程在不斷推進,多元化將成國際貨幣體系未來發展的方向。

波蘭前總理馬雷克·貝爾卡指出,美國近年來的政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這導致曾經被視為所有資產中最安全“避風港”的美元逐漸失去部分吸引力,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外匯儲備的地位在下降。

瑞銀資產管理全球戰略主管馬西米利亞諾·加斯塔利說,美元正在走弱,儘管美元仍佔全球外匯儲備的60%(較峰值73%顯著下降),但新興市場央行正通過增持黃金和調整資產配置,降低對美元的過度依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胡曉煉表示,過去多年,世界上主要的國際貨幣是美元、歐元等幾個大型經濟體貨幣,其中美元作用更加突出。但由於美元的“一家獨大”,逐漸出現兩個問題,一是貨幣“武器化”,二是經濟學裡的“特里芬難題”。

她進一步稱,上述兩種情況的出現必然造成國際貨幣體系的再平衡,包括更多貨幣將加入國際貨幣行列,全球對加密數字貨幣在跨境貿易、投資服務方面的探索將加大,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SDR)功能可能進一步提高。貨幣的再平衡將引導國際貨幣體系朝著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發展。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特聘教授施康則認為,儘管市場對美元資產的信任度有所下滑,致使美元在市場投資及儲備貨幣中的佔比下降,不過,其作為主要貨幣的地位還較難被撼動。

在貝爾卡看來,未來全球貨幣體系會向多元化、多極化方向發展,人民幣會提昇其在外匯交換中的角色。

施康表示,長遠來看,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健發展,人民幣實現充分可兌換和資本自由流動後,憑藉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必然能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