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應由實驗室製造出來

2018-06-11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二零一四年獲宣聖) 在一次講道中說:「對那些不能孕育自己子女的夫婦,我會說:天主沒有愛你們少一些;當你們彼此間的愛能向外開放,對教會的需要,對貧困者的需要,對孤兒的需要能予以援手,你們的愛仍是圓滿及豐盈的。」

Jerome 夫婦是天主教徒,他們覺察不孕的問題後,花了近十年時間接受不同治療,仍然未能懷孕,甚至,找不到原因。縱使熱切祈禱,仍然得不到應允。感到失望的妻子曾向神父坦言:「天主是否不再愛我?」她把神父的回應放進心裡:「天主是愛。你若真的很愛天主,有沒有子女,或者,子女是否親生,有何問題?」從那時開始,他們開始瞭解領養的制度,卻因手續很複雜而卻步。

二零一六年二月,一名初生女嬰被棄置在氹仔花城一幢大廈的垃圾桶內,只有毛巾包裹。Jerome 夫婦憶述,在寒冷的天氣見到相關報道,覺得很震驚,領養的念頭重來。之後,向社工局申請領養那名棄嬰。得知女嬰的母親沒有放棄撫養權而感到慶幸,因為,有機會重回母親懷抱。並藉此機會辦理手續及接受審查,獲列入輪候領養的名單內。

辦理領養手續的過程需經過社工局非常嚴格的審查、面談、配對、家訪等繁複過程,夫婦倆在初期領養資格審查時被問及:對於領養的對象有什麼條件要求?曾經想去領養受戰亂之苦的敍利亞兒童的 Jerome 夫婦回覆,性別、國籍、膚色等都沒有問題。同時,表明基於有限的能力,希望領養健康的、兩歲以下的嬰孩。但是,得知在他們前面還有四十幾對輪候領養的夫婦時,頓時覺得領養的機會渺茫,於是兩人決定花費積蓄去世界各地遊歷。

就在剛結束旅程後進入家門,連行李都未打開,便接到社工詢問:「配對成功了,有興趣前來看相片嗎?」Jerome 的妻子回憶,那夜很感恩,愉快得難以入睡……。原來,他們將要領養的是一歲的外籍嬰孩。他們覺得,這簡直是奇跡般的喜從天降,兩人欣喜若狂地拼命向天主禱告。為何能迅速配對成功?這可能與他們對領養兒童提出較少要求有關。

受訪時,夫婦二人大讚,將要接受洗禮的女兒很乖巧,親友都很接納和愛護她。並說:「見到天主的恩寵在她的生命中。不知道她將來怎樣。但覺得,她的生命充滿著愛,天主為她安排了很多。或許,女兒將來的挑戰很大,我們要成為她的堅固後盾。」他們表示,愛超越血緣關係,感到喜樂是能與天主合作,讓一個小孩能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成長。

一直拒絕人工受孕的 Jerome 夫婦相信:「天主是愛。生命透過夫妻愛的結合來到世上。生命不應是科技產品,不應由實驗室製作出來,也不應是新科技的認證!最重要的是,一個人,一對夫妻憑甚麼等同天主去決定生死?我們不想到面臨最後審判時,天主問我們為何接受人工受孕?到時,祂可能也問:我有更大的、愛的計劃,為何你們不配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