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至明年7月之後受控離軌

2018-09-27

【香港中通社9月2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為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成果情況介紹會於26日上午舉行,會上消息指,到今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圓滿完成2年在軌飛行和各項試驗任務,目前天宮二號平台及裝載的應用載荷功能正常、狀態良好。為進一步發揮空間應用效益,20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運營管理委員會會議研究決定,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至2019年7月,之後受控離軌。

《人民日報》客戶端26日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平均軌道高度約400公里的近圓軌道,運行於長管飛行模式,狀態設置正確,各項功能正常,狀態穩定。推進劑剩餘量充足,實驗艙溫度、壓力滿足指標要求,密封性能良好,與入軌初期狀態一致;整器設備工作溫度滿足工作指標要求。後續還將開展壓氣機壽命試驗和空間科學應用試驗。

如何確保天宮二號2019年7月後受控離軌?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指出,天宮二號為此設計有多個自主安全控制模式,長管飛行期間,天宮二號推進安全模式、對日定向安全模式、輻射器洩漏自主控制安全模式、能源安全模式均處於使能狀態。若在測控區外發生故障,可自主切至安全模式進入相對安全的運行狀態,在進入測控區後進行故障處置,保證天宮二號平台安全和受控離軌。

據介紹,後續飛行將重點針對關係到平台正常運行的電源、GNC(導航、制導與控制)、推進、測控等關鍵分系統約300個重要核心參數,通過在軌數據比對判讀,以及在軌數據與地面測試數據比對判讀,對關鍵產品狀態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對所有加電設備的實時和延時遙測參數進行判讀,確保狀態監視到位和狀態評估全面、準確無誤。為確保延壽飛行期間在軌運行安全,快速應對在軌突發事件,專門制定有在軌故障預案,確保緊急時刻處置及時、準確到位。

此外,中國新聞網26日報道,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伽馬暴偏振探測實驗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在介紹會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天宮二號伽馬暴偏振探測儀(POLAR)在軌運行半年探測到55個伽馬暴,伽馬暴探測率達100個/年,超過設計指標,是國際上伽馬暴探測率最高的探測器之一。

天宮二號於2016年中秋夜發射,其主要任務首先是接受神舟十一號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與貨運飛船對接,並為空間站開展一些技術實驗,包括一些維修性的相關實驗。它還有一項重任,是開展大規模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各類實驗達到史無前例的14項,包括了空間冷原子鐘實驗等,對衛星定位、導航等生產生活及引力波探測等空間科學研究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

此前報道指,雖然有著相同外形,但天宮二號絕非天宮一號的簡單升級版本,它不僅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提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的設備也更先進,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的科學設備,無論是數量還是安裝複雜程度,都創造了歷次載人航天器任務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