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訪者不滿公營醫療輪候長

2011-11-28

【本報訊】群力智庫進行的「本澳居民使用公私營醫療服務狀況」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於使用公、私營醫療機構比例為百分之四十二與五十四,但僅不足百分之十受訪者認為公營醫院能夠提供專業醫療服務,而且百分之七十受訪者表示不能接受公營醫療機構輪候時間過長。群力智庫促請政府能於衛生中心設夜間門診服務,以及向私營醫療實體購買專科門診服務。 是次調查主要圍繞居民使用公營或私營醫療服務的狀況、原因、平均候診時間及推行醫療融資計劃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問卷調查於今年十月在本澳各街區進行,收回有效問卷一千一百二十五份。  

求助公共醫療因免費價廉 選擇到公營醫療機構就診的受訪者中,超過百分之八十是與免費或價格低廉有關。但認為它「方便快捷」及能夠「提供專業醫療服務」的市民僅為百分之七點六一及六點三四。候診時間方面,百分之七十受訪者不接受本澳公營醫療機構輪候時間過長,平均要在兩小時或以上才能獲得服務的更超過百分之五十。相反,在候診時問方面,百分之六十受訪者認為本澳私營醫療機構的輪候時間屬可接受範圍,平均能夠在一小時內獲得服務的居民近百分之七十。其次,有近百分之三十受訪者認為私營醫療機構能夠提供較專業的醫療服務,與公營醫療系統同比相差超過兩成。不過,在醫療收費方面,只有百分之二點六四受訪市民認為私營醫療實體收費低廉,意味著本澳的醫療費用普遍存在偏高的現象。以及有百分之六十五長期病患者會傾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 通過交叉分析,可發現低收人、高齡者普遍依靠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相反,薪酬較高、越年輕者則傾向到私營市場接受治療。由此可見,儘管私營醫療機構費用昂貴,但在公營醫療系統未能提供較優質服務的前提下,市民只好無奈接受高昂的醫療收費。 調查亦發現,近三成半的受訪者未有購買醫療保險。當中,收入在一萬五千元或以下的居民佔百分之五十三點二點一,其次為「無業」與「退休人士」,分別佔百分之二十六點七四及十二點三四。  

群力智庫望完善醫療人資規劃 針對上述情況,群力智庫建議根據本澳未來二十年的人口規模及社會發展的趨勢,對未來醫護人員的需求作科學評估,完善人力資源規劃,而非現行以求診量的多寡作為指標的『見步行步』、處於被動之規劃模式。對於公營醫療機構輪候時間過長情況,建議於衛生中心增設夜間門診服務,解決公立醫院晚間輪候時間過長。籌劃長者醫療服務中心,為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身體檢查、健康評估、心理輔導及疾病治療等多元化的服務。另建議,向合資格的私營醫療實體購買專科門診服務,彌補公營醫療系統早期未能規劃好的醫療服務,包括輪候時間過長,居民有病難以及時獲得診治等,讓公、私營之間互補合作發展。最後要著手研究醫療融資制度,引入如社會醫療保障作為輔助的醫療融資模式,由僱主與僱員共同承擔供款,再交予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並希望政府著手研究符合本澳實際情況的醫療改革方向與醫療融資制度,減輕居民的醫療開支,讓居民免除患病時之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