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風險上升 全球金融市場敲響警鐘

2025-05-21

【香港中通社5月20日電】美國國債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基石,其風險正在迅速累積,引發國際投資者和評級機構的高度警惕。近日,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成為繼標準普爾和惠譽之後,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中最後一家撤銷美國最高信用評級的機構。此舉不僅反映了美國財政狀況的結構性惡化,也為全球金融市場敲響了警鐘。與此同時,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利歐發出警告,稱美債風險遠超評級機構所示。

穆迪指出,美財政政策的持續擴張性支出,未能與稅收收入的增加相匹配,導致償債能力顯著惡化。美債務規模已連續多年攀升,穆迪此前於2023年將美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此次降級則是對美長期財政可持續性的明確警示。

三大評級機構的降級理由高度一致:美債務規模激增、財政赤字擴大,以及政治博弈導致的財政改革停滯。標普早在2011年便率先下調美國評級,惠譽於2023年跟進,而穆迪的最新行動則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美財政健康狀況的擔憂。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兩黨在債務上限和財政政策上的長期對峙,使得結構性改革遙遙無期,這無疑加劇了債務危機的潛在風險。

橋水創始人達利歐5月19日在社交媒體發帖警告,穆迪的降級僅揭示了美債風險的“冰山一角”。他認為,評級機構低估了美聯邦政府通過增發貨幣償還債務的可能性,這將導致美元貶值,進而使美債持有人的實際投資回報大幅縮水,而這種“隱性風險”對投資者的影響可能遠超預期。

達利歐的言論引發市場震盪。5月19日,美國股市、債市和匯市出現“三殺”局面,美股三大股指集體低開,道瓊斯指數一度下跌超317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1.05%和1.4%。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盤中一度突破4.56%,但隨後跌幅收窄,市場情緒有所緩和。然而,分析人士警告,這種短暫的穩定並未改變美債風險的長期趨勢。

與此同時,美聯儲的最新動作也引發市場關注。近期,美聯儲悄然購入436億美元美國國債,其中包括5月8日單日購入88億美元的30年期國債。雖然美聯儲聲稱此舉僅為到期債券本金的再投資,以維持資產負債表穩定,但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大規模買債行為實質上具有“隱形量化寬鬆”的特徵。美聯儲的舉動可能意在緩解美債市場的壓力,但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美元長期價值的擔憂。

全球央行對美債風險的警惕同樣顯而易見。高盛數據顯示,2025年3月,全球央行購入64噸黃金,其中中國為最大買家,當月購入30噸。今年以來,全球央行月均購金量高達94噸,遠超此前預測的80噸。這一趨勢表明,央行正在積極尋求多元化儲備資產,以應對美債風險上升和全球貨幣格局的潛在變動。受此影響,黃金價格自2024年初以來大幅上漲,成為避險資產的首選。

以此再回看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宮後的一連串不尋常動作,一個最合理的解釋,其首要目標是解決財赤問題。因此,特朗普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設立“政府效率部”,然後對全球加徵關稅,目的就是“開源節流”。以這麼大動作試圖緩解美國的財政壓力,更凸顯出美債風險已到達非常高危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