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86號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賴清德的「併購說」提出了「兩岸統一條件」?
2025-05-21
【香港中通社5月2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周文菁)賴清德就任滿周年,兩岸關係處在驚濤駭浪之中。一年来,賴清德為推進“務實台獨”,不斷倡議基於“兩國論”的衝突性兩岸論述,近日針對兩岸關係提出“併購說”,更是貽笑大方,荒誕至極。
賴清德日前接受網路節目專訪,被問到為何不與對岸談判時,他回答,“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中國要併購台灣就要提條件,不是台灣來提條件。”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台灣輿論反彈。綠營人士也認為,不知道為什麼賴清德要在520前夕拋出這種說法,不符合過去主軸。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是要準備出賣我們嗎?是要賣台嗎?”
也有評論指,賴清德的說法拋出了“統一”的選項,已退出民進黨的前立委郭正亮指,“併購就是有條件的統一!”
綠營出身的政治評論員陳淞山表示,賴這個說法一定不會是失言,一定是有準備,就是要混淆大陸對賴兩岸關係的想法。賴只是政治操作,要混淆大陸對他的兩岸說法、定性、定位的判斷。
仔細分析賴清德“併購說”,如果以“賣台”來形容和批評,並不足以揭發其狡猾,反而會墮入其陷阱。因為所謂“併購”,是先預設了是兩家不同公司,即假定了兩岸是不同的主體,而這個完全是錯誤的,因為兩岸本身是一體的,是不可以分割的。如果真的要以公司作為比喻,應該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比較合適。至於兩岸問題的解決之題,大陸方面一向是清楚明白,是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展開對話。
賴清德上台以來,大量接受訪問,描繪“兩岸對話”的各種對等、和平的怪異邏輯。從去年520就任之初,賴清德完全不掩飾對兩岸關係的某種“挑釁”,力圖在執政第一年重新切割並建構有別於“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包括定義“兩岸敵對關係”、“非紅供應鏈”、“脫中入北”、“紀念歐戰勝利”,乃至受訪時又宣稱“期待與大陸領導人吃飯”。這些分裂又破碎的言論,只讓人覺得其荒腔走板。
賴清德“台獨路線”的基本論述和本質是:其一,台灣是實際上的“主權獨立國家”,無需更名,就地按“現狀”實現“台獨”;其二,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地位,台灣有權政治自決及加入聯合國系統;其三,兩岸互不隸屬,也不屬於同一個“中華民族”;其四,大陸是台灣的“境外敵對勢力”,是需要從政治和法律上加以對抗的對象,是台灣自由民主的威脅來源;其五,台灣有著所謂產業鏈和民主制度的“驕傲資本”,是西方文明體系的一部分。上述論述完全背棄“九二共識”,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同屬“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法理事實,是徹底的“台獨主義”。
賴清德的“併購說”,企圖混淆視聽,製造噪音外,對於改善兩岸關注毫無建樹,也改變不了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