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86號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中國芯片為何讓美國忌憚?
2025-05-21
【香港中通社5月20日電】美國針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打壓經年不休,最近又以出口管制法規直接針對華為昇騰等中國芯片。眼下,中美皆以很大優勢領銜世界半導體格局。一邊是美國官方試圖以“全方位封鎖”遏制“中國芯”崛起;另一邊,中國民營科企“造芯”愈呈百花齊放、欣欣向榮之態勢,讓美方愈加忌憚。
最近,美國商務部網站調整了其5月12日發布的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新聞稿相關表述,將“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規”調整為“警告業界使用中國先進計算機芯片,包括特定華為昇騰芯片的風險”。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9日晚就此表示,美方發布有關指南後,中方通過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在各層級與美方進行交涉溝通,指出美方行為嚴重破壞中美日內瓦高層會談共識,要求美方糾偏糾錯。中方注意到,近日美方對指南新聞稿相關表述進行了調整,但指南本身的歧視性措施和扭曲市場本質並沒有改變。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華歧視性措施。
美國半導體行業長期繁榮,本身擁有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英特爾(Intel)、英偉達(NVIDIA)、AMD等世界半導體巨頭;另一方面,如韓國的三星、中國台灣的台積電等亦享受美國政策紅利,在美發展芯片研發和製造業務。
不過,近年來,美國半導體行業頗有疲軟之勢。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數據,若以數量而非美元價值衡量,美國在全球芯片生產中所佔份額從1990年的37%降至2022年的10%。
疲軟的原因,除了世界範圍內的市場競爭因素,與美國政府針對半導體行業的政策也脫不了干係。
一方面是芯片出口管制措施。本次對華為昇騰芯片的限制是一例。此前,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卸任前一周曾出台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對各國可從美國獲得AI芯片的數量實行“區別對待”。根據規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120個國家的進口數量受限,中國、俄羅斯等國基本無法從美國獲得先進AI芯片。
另一方面是關稅大棒。美國已對中國半導體加徵過多輪關稅。儘管此間中美亦就相關問題交涉,但目前中國半導體產品若要輸入美國,仍面臨高關稅。
美方這些政策本是對本國半導體產業的單邊保護主義手段。然而,其不僅持續擾亂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也威脅到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例如,外媒報道,英偉達CEO黃仁勳本月19日就美國收緊對華芯片出口最新舉動表態稱,美國就英偉達對華出口H20芯片實施的禁令“令人深感痛苦”,英偉達也將因此減少150億美元銷售額。
另外,內地媒體“澎湃新聞”20日引述英偉達消息證實,英偉達正在上海為現有員工租用一個新的辦公空間。英偉達方面稱:“這是我們在中國持續深耕的努力。但我們遵守當前的出口管制,不會將任何GPU設計或核心IP發送到中國進行修改。”
中國近年則在芯片製造等高新科創領域持續突破。而且,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多是民營科技企業,展現了科研成果投放市場的蓬勃生命力。例如,就在20日,中國科企小米宣布,其自主研發設計的3nm(納米)旗艦芯片小米玄戒O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由此,小米成為繼美國蘋果及高通、中國台灣聯發科後,全球第四家發布自主研發設計3nm製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