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座談會探討建立教研機制

2014-07-25

【特訊】推動學校成立教研小組,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回應當前澳門教育改革的需要,透過教學研究以促進學校課程、教學與評核的持續改進,從而提升澳門整體的教育品質。

為了讓前線教師就教研制度積極表達意見,互相交流經驗,教育暨青年局於7月9日舉辦了以“教學研究的開展”為主題的“澳門教師關心教育座談會”(見圖)。教青局副局長老柏生、郭小麗及各部門主管人員出席了活動,活動由該局處長黃逸恆主持;而青洲小學校長張捷、培正中學主任陳敬濂、粵華中學主任莫日從、內地優秀教師馮宇紅、朱莉玲、曾世勇獲邀請擔任座談會嘉賓就教研制度分享經驗。活動吸引了約80位校長和教師到場分享寶貴經驗和發表意見。其中大部分為年青教師。

過來人經驗:教學研究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曾經在學校推行教研工作多年的張捷強調,教研工作應根據學校的情況訂定目標,例如具體要在某學科中重點解決什麼問題,或發展特定的教學法等,循序漸進地形成教研氛圍,並透過與前線教師充分的溝通來建立教研機制。按過往幾年的經驗,教學研究的確成功地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陳敬濂認為教師的發展也就是學校發展的主要動力。為了更好地推動教研,改進教學,學校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教師發表教研心得,分享經驗,讓教師反思教與學,並與時並進。

莫日從認為校本教研應特別針對學校內課堂教學所面對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從與課堂教學直接相關的集體備課、互相觀課和議課等方面著手,同時與校本培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教研的基礎:集體備課和互相觀課有效提升教學效能

黃逸恆指出,教研工作並非很高深的學問,教師可以透過共同備課、互相觀課、議課、評課以及發掘學生學習問題的小課題研究為之。只要踏出正確的第一步,教研的成果將會在教學改進工作上發揮積極作用。

馮宇紅分享了在內地擔任教研員的工作經驗,強調教學研究應紮根於課堂教學,教師應以課堂作為研究場所,並以學生、教師、教學是我們的研究對象,透過思考如何改進日常教學所面對的問題,在與交流的過程中與其他教師互相分享,從而達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曾世勇強調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校本教研每一次活動的開展一定要有明確主題,制定出學校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活動計劃。

朱莉玲認為可以透過共同研究學校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透過集體備課和互相觀課等教研活動加強教研組內部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學水平整體提高。

與會校長、主任和教師參與討論得共識

與會的校長和教師亦十分熱烈地參與了討論。中葡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陳英倫認為學校中層行政人員和科組長在落實和推動教研工作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路環中葡學校校長鄭國卿表示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和實踐,該校的教研氛圍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進,教師也普遍願意參與教研工作。而多位前線老師和主任在發言時表示,近年學校也逐步推行觀課制度,由當初不習慣被觀課,逐漸發現在觀課及議課的過程,教學工作獲得改善,也認同共同備課和互相觀課是提升教師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對年青教師而言。亦期望教育行政當局和學校投入更多資源和專業引領支援教師開展校本教研。

老柏生在總結時表示隨著《私框》實施之後降低了教師的每週平均授課節數,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反思如何提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也為建立並深化教研制度提供了機遇。郭小麗副局長勉勵各間學校的教師勇於起步,積極參與教研工作,並表示認同座談會上討論所達成的共識,就是教研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最終達到提升澳門整體教育發展水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