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埋屍 日後製成標本

2014-09-18

【特訊】民政總署日前接獲通報,黑沙海灘發現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民署技術人員到場檢查,證實屬成年雄性中華白海豚,長約二點四米,由屍體腹部膨脹及已有約七成皮膚脫落,且散發濃烈腥臭味等情況,估計其擱淺前已死亡,隨海水飄流至黑沙海灘。

為免影響黑沙海灘周邊環境及前來遊玩的市民,民署人員已於當日將該中華白海豚屍體移離現場,並向“鯨豚擱淺救護網絡”通報是次擱淺個案,中山大學海洋學院專業人員隨即來澳解剖屍體和取樣分析死因。初步檢查體表沒有發現傷痕,排除交通船隻和漁業誤捕等人為活動干擾因素致死;初步判斷中華白海豚是因染病致死,明確死因有待作進一步分析化驗。由於屍體已開始腐爛發脹,民署人員已將屍體深坑土埋,日後將供製作成骨骼標本。而本澳對上一次發現中華白海豚擱淺是於去年七月。

中華白海豚,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學名Sousa chinensis,是國際瀕危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也是我國一級受保護動物,而珠江口是我國中華白海豚主要分佈地區。2012年民政總署連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中山大學、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海洋公園等相關單位成立了“鯨豚擱淺救護網絡”,進行信息通報、數據共享,以致力保護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