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國汽車工業最大「痛處」中國95%自動擋車用洋變速箱

2016-10-28

【香港中通社10月27日電】作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中國一直未能在自動變速箱自主研發生產和市場應用上取得質的突破,國內每年新售出的1000多萬輛自動擋汽車中,約95%配備洋品牌自動變速箱。專家認為,這無疑是當下中國汽車工業最大的「痛處」,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時,應汲取教訓。

經濟參考報27日報道,中國齒輪專業協會名譽會長王聲堂說:「齒輪是工業的象徵,汽車在齒輪行業中佔比接近2/3。一台汽車中,小到雨刮器和升降玻璃,大到變速箱和驅動橋,都需要齒輪。而中國的齒輪進口主要用於汽車自動變速箱。」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去年中國汽車產銷均超2400萬輛。約佔半壁江山的1000多萬輛自動擋汽車的變速箱幾乎被日本愛信、德國采埃孚、美國博格華納等跨國公司壟斷,或為外資在本土生產,或為純進口。中國國內自主自動變速箱裝車規模僅在50萬台左右。

「自動變速箱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最痛之處。」王聲堂說,由於自主研發投入大、見效慢、風險高,許多中國整車企業選擇了「現實主義」道路,即採購現成的洋品牌自動變速箱,長期下來便依賴外國、放棄自主。為此,中國不得不每年耗費300億-500億元人民幣進口自動變速箱。

最常見的自動變速箱是AT,業內人士說,一個重要原因是,跨國巨頭掌握著AT技術的全部專利,中國企業自己幹很難衝出專利藩籬,因此鮮有企業研發。但也有例外,一家名叫山東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的民企造出了8AT,並在陸風X7等車上裝配,零部件企業湖南江麓容大車輛傳動股份有限公司也擁有CVT技術。但王聲堂說:「卻沒有多少自主品牌整車企業願意用,哪怕再貴,大家也願意用國外的成熟技術,不願給本土企業機會,或者一聽是本土的,就要壓低價格。」

雖然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大汽車公司都是全球採購,不過中國汽車界泰斗、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等人都說,「傳統技術不追,馬上就死」,因此不能不追,畢竟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的過程有多長還說不好。全球化的今天,技術可借鑒,但不能依賴,建立自主品牌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汽車業分析師鍾師說,中國汽車工業既應看到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並切實行動起來,又應正視現實,活在當下。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為1.3%,如果以發展新能源汽車為借口而回避現實,就成了「鴕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