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關注公屋問題

2020-11-07

【本報訊】議員區錦新及蘇嘉豪關注到居民及青年置業問題,批評現行公屋政策失當,導致市民及青年上樓無望 。

區錦新指,二零一三年的經屋申請,有四萬多個家庭申請,只有一千九百個單位供應;二零一九年接受經屋申請,也有三萬七千多個家庭提出申請,而供應量也僅得三千零十一個。在這種供需差距嚴重失衡下,豈能不失望者眾。 他認為,在一個理性足夠的社會,當出現嚴重供不應求時,就應該從供應方着手,要求當局增加供應,以紓緩需求壓力。可是,在申請經屋排序較後眼看無望的部份市民,不是批評政府供應不足,反而是攻擊其他的申請者,特別是因為家有長者或殘疾人士的家庭,尤其遷怒於所謂「新移民」。這種非理性反應,一定程度是來自政府的計算,現實中有不少未夠七年的新移民受惠,其實不是他們申請到,而是他們家中那位年長的永久居民申請到 。

他續指,現行的經屋法,其分配方式是分組抽簽,而分組比抽簽更重要。分得的組別前,抽簽才有意義。分得的組別後,如非核心家團或個人申請,根本輪不到,抽簽拿得的順序也變得毫無意義。可以說,自從二零一一年制訂現行經屋法以來,三次申請,獲得購買經屋機會的,都只是核心家團才有機會,其中家團中有長者或殘疾人士者幾乎是手到拿來。而非核心家團和個人申請,完全只是陪跑。很明顯,這是制度造成的結果,若家中有一位沒有物業的長者,不論親自作申請人,抑或只是作為申請家團成員,都因為組別優勢而排在較前順序,較易獲得配售經屋。這種制度造成的不公平,應當改善制度,而不是埋怨;將市民對經屋不足的憤怒轉移到長者、殘疾人士及新移民身上。

蘇嘉豪指,最新一季(今年七至九月)本地人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都持續攀升,本地人月入中位數跌至一萬八千三百元,但最近一期(今年六至八月)私樓平均價每平方米為一萬零五千一百三十四 元,反而比去年無疫情的同期逆市上升百分之四點八。理論上,一個澳門人需要「不吃不住」五點七個月才買得起 十平方呎私樓,以去年平均交易價 五百九十九萬元計算,需要「不吃不住」超過 廿七 年,即使年輕人獲銀行九成按揭,亦要「不吃不住」二點七年才付得起一成首期。即使歷屆政府稱「關心年輕人」,歷年來公共房屋政策對年輕人極不友善,社屋僅侷限於照顧社會非常弱勢,浪費了青年先租後買此項重要功能。 至於經屋,僧多粥少,嚴重打擊青年對澳門的歸屬感和向心力。 而夾心房屋諮詢,政府卻連最基本的供應量和時間表也沒有,又提議夾屋售價與私樓掛鉤,變相帶頭認可「癲價」,諮詢文本建議最寬鬆的收入下限選項,也達到 一萬九千四百五十五元,超過本地人月入中位數。若政府不設立特別保障措施,例如先租後買、放寬首期或延長供樓分攤期等,許多年輕人將被排除於夾屋的保障範圍,青年弱勢將繼續弱勢下去。 他建議,特區政府必要從解決青年住屋問題著手,釋放多元產業、創意革新的原動力,進而締造更民主、進步、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